
我是一名小学老师,面对儿子的不想上学困境,我学到了什么
Part. 1
我一看就着急了,我需要儿子天天放学回来,在完成各科作业的基础上,还要额外完成一些学习任务。
儿子非常不认可:“天天从早学到晚,我就像个学习机器,一点放松的时间都没了!”
我告诉他,需要实行,没讨价还价。
好几次半夜一点多了,都被我发现他偷偷躲在被子里打游戏。晚上不睡觉,白天上课自然犯困,注意力没办法集中,学习效率低下。儿子的成绩开始渐渐下滑,测验的结果一次比一次差。
一次开父母会,我被儿子同桌的母亲拦住了,她告诉我,我们的孩子近期学习成绩降低,老师跟她说,是由于他家孩子常常跟我儿子一块打游戏。
我非常生气,又不好发作,当晚回家后,我和儿子之间爆发了一场“战争”,最后孩子气哼哼地回房了。
Part. 2
可刚刚和儿子争吵时,他说的话“你只了解做一个老师,但不了解怎么样做一个母亲!”却忽然让我有了一丝触动。之后我就开始有意识地去看一些教育孩子的书本和文章,开始系统地学习家庭教育。
青春期之所以会成为孩子不想上学、不听话等问题的高发期,主如果由于青春期对于孩子来讲,是一个特殊的时期。
第一,青春期的孩子开始发育,但心理上依然不成熟。青春期的孩子感觉自己已经长大,期望像大人一样去生活。但他们对我们的能力不自信,对将来感到迷茫。
第二,伴随自主心理的增强,青春期孩子的独立意识变得强烈起来,他们期望摆脱爸爸妈妈的各种约束和控制,自己做主。
但因为个人能力有限,他们没办法一个人面对和解决问题,常常需要爸爸妈妈的支持和帮助。很多矛盾和冲突都会带来心理重压,引发青少年的不听话行为。
同时,青春期正好也是学业重压比较大的时期,这个阶段,他们更需要父母的理解、尊重、认同、信赖与伴随,但这类恰恰都是爸爸妈妈容易忽视的。
那我该怎么样帮助儿子平稳顺利地度过这一时期,引导他走出不想上学的困境呢?三个关键字,理解,尊重,共情。
Part. 3
父母要有跟随孩子一块成长的心态,不断学习青春期教育的有关常识,从而更好地知道孩子,打造与孩子的良性互动。以前,我不知道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发育规律,也不懂儿子的心理需要。自觉得既是老师又是母亲,觉得我们的教学经验足以引导儿子成长。却没意识到,两代人的思想不同,面对不同时期的孩子,应该采取的教育方法也不同。
2. 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
青春期的孩子,期望爸爸妈妈能尊重我们的想法,平等地对待自己。但不少爸爸妈妈还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这种心理变化,习惯了发号施令的语气。快点去学习、快点写作业、不许看手机......觉醒的独立意识和爸爸妈妈的强势方法碰撞在一块,孩子自然会认定爸爸妈妈不尊重自己、不理解自己,从而加重逆反情绪。
3. 掌握共情,帮孩子排泄负面情绪
青春期孩子的不少问题,都是由于负面情绪没准时地排泄出去,持续积压,最后爆发出紧急的问题。所以,爸爸妈妈第一要情绪稳定,只有如此才有能力控制住孩子的负面情绪。同时,也要掌握共情孩子,看见孩子的感受。只有真的看见孩子,交流才有进一步的可能,爸爸妈妈也才能准时发现问题,准时预防和干涉。
就如此,我踏上了自我检讨和成长的道路,也把学习的理念运用到和儿子的相处中。
学得越深,互动越多,我发现,原来儿子的不少问题,都来自自己不适合的教育方法。
儿子上初中后,学习困难程度增大,学习任务也愈加繁重。这时,他的内心应该是慌乱的,在学习中没办法获得价值感和成绩感,才会通过游戏来放松自己。而我不容辩驳地把这个通道切断 ,并不断施压,最后致使儿子的不想上学情绪加重,彻底沉迷在游戏中。问题都是在一点点积累中爆发的,也要在持续的努力中修复。
目前,我开始按部就班地引导儿子重建对学习的兴趣。我不再充当一个领导者的角色,而是把学习的主导权还给儿子,由他一个人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计划,我认真聆听,共情他的感受。
我改变了,儿子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,我成长了,儿子也在稳步提高。他获得了我的支持和鼓励,慢慢地,儿子的成绩有了进步,尝到了进步的甜头和被认同的收获感,儿子变得自律起来,学习热情高涨,自控能力也得到了提高,对游戏也日渐不有兴趣了。
通过儿子身上前后发生的转变,我深切地意识到:面对青春期的孩子,父母应该放手控制欲和支配欲了。大家所要做的,就是给孩子无条件的爱、支持与理解,并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去科学引导。